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一生懸麵。繁華城市的呼吸與心跳

總要找點樂子,四處遊歷一下吧。可是日本的交通費實在貴,去遠固然貴,去得太近就更加不划算。

不近不遠,到大阪的政商心臟地帶去走一走好了。目的地是中之島一帶。

走路是沒可能的了,乘地下鐵。話說中之島有個中之島公園,還有一個難波橋是景點,就到那裡去。查看地圖,最近的地下鐵站是堺筋線的北浜站,可是花園町站不是堺筋線。

不要緊,大約一個地下鐵站距離的天下茶屋,除了是南海電鐵的中途站外,亦是堺筋線的總站,馬上起行往南(岸里方向)走。

由萩之茶屋站(南海電鐵/住處)出發,走到大路的花園町站沿國道26號走,就能到達天下茶屋,選乘地下鐵堺筋線,坐到北浜站下車。(堺筋線有分支,但北浜站在分支前,安心有車就上)

從地底走上來,就是難波橋口!看到地標性的獅子像!(可稱獅子橋)

難波橋

這裡說明一下,一般我們知道大阪內有一個地方叫「なんば(Namba)」,我們都叫她難波,但難波橋這裡的「難波」讀法是「なにわ(Naniwa)」,其實「難波(Naniwa)」是大阪的古名,但同時「Naniwa」又可寫作「浪花」、「浪速」,又同時現在大阪市的分區編制裡,有「浪速(なにわ/Naniwa)」這區。

是不是覺得很混淆呢,所以一般在中央區心齋橋附近的那個「難波」,都只寫日文拼音「なんば(Namba)」,而「なにわ(Naniwa)」現在基本上都是指「浪速」。

在Naniwa橋的對面馬路,就是大阪商業社會的命脈,大阪證券交易所(大阪証券取引所),門前有一個大大的「五代友厚 公像」。(註一)
走到Naniwa橋上,往北到中之島公園

數步之遙就是中之島公園了,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而且很冷......在香港我想像不到在這麼一個商業重鎮會撥這樣大的地方做休憩公園,而且位處河畔,在香港整條河早就變了總裁辦公室了。
因為是寒冬,都沒有植物,連草也沒有,春天的話那個大草地應該很美麗

繼續沿中之島公園走,很快就會到中央公會堂,是類似大會堂的東西吧。

與中央公會堂雙雙對望的是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瓷)美術館。


沿中央公會堂走,就會看到在它後面的大阪府立中之島圖書館,一棟歷史建築。
中央的大門口非常醒目有氣派,可是真正的入口是在兩側的小通道,大門口是封了的

與圖書館門戶相對的就是大阪市役所,應該等同是大阪的政府總部了,一座十分大的政府大樓。而在它對面的,就是日本央行的日本銀行大阪總分行。


一連串的重要建築,相信已感受到這裡的莊嚴氣派,以及是何等重要的政商地帶,所以,就和香港的中環一樣,有一樣東西是少不了的︰


就是請願!看到有人擺街站宣傳反對《教育基本條例》的理據。(註二)

與香港最不同的是,這個街站我環顧了方圓五十米,都沒有一個巡警或者監視人員。請願其實在開放成熟民主自由的社會根本就十分普通,只是香港的官方小事都如臨大敵。

請願就是一個好城市的呼吸,呼、吸總是相對,但有呼有吸才是生存之證。

一看到這個,就覺得「あ、このまちは生きてる。」(啊,這地方是活的)

一路走下其他地方,這個感覺就更強烈,不是有更多請願示威,而是這個︰

大道兩旁清一色都是商業大廈或者是銀行大樓,但是每走幾步就會看到藝術雕像,不只是路旁,有不少企業大廈也在門前的公共地方放置藝術品,對,是公共地方,可以拍照可以坐,更不是在大廈裡。

這是城市的心跳跟脈搏。

其實有非常非常的多,我只拍了一點點,因為這條大路超長,我不知道總共放了多少藝術品。

其實這裡已經是御堂筋了(原來御堂筋線所指的御堂筋是這條街)

繼續沿河畔走,是中之島遊步道,這裡亦靜靜立了一個歷史碑文
 大正時代日本小說家水上瀧太郎描寫大阪的作品


 這裡有不少建築都是這個風格,東西合壁的東洋風味,讀建築的朋友很適合到這區走走。這棟大廈門前有個日本郵便標誌,不知怎的,看到這個標誌啟動了我的萬寧模式...What the FIRETRUCK!!(註三)

走下去就是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十分有個性的鐵桿子設計!

剛好有幼稚園蛋來參觀

美術館當然是要入場費,但我沒打算花錢,只是進大堂位置是不用錢的。內部裝潢其實真的不錯美麗。
 這就是你們最愛的日本妹

在美術館的旁邊,就是大阪市立科學館,又剛好看到有中學生參觀。

與美術館一樣,大堂位置是不用錢的,而且在這裡已經有一點點展覽了!

在門口處就有這個「學天則」,據說是日本第一個機械人(所指的其實是以機械原理驅動,會改變表情的機動木偶),不過在這裡的只是一個複製品。

在開館期間,每小時這個「學天則」就會表演數分鐘變表情,而旁邊的玻璃櫃就是原理解說,還有一個樣本給你按下按鈕清楚了解是怎樣的機關。

「學天則」旁就有這個「Cube君」(扭計骰小弟),它會自己玩的喔

「學天則」與「扭計骰小弟」的動作,我拍了一點點,但因為遇不到「學天則」的移動時間,只好拍一下解說樣本。


看到這裡,可能根本沒留意,但相信閣下一定不明白標題頭四字是什麼意思,其實只是在路上看到這個︰
(註四)

走著走著發覺有御堂筋線坐,但沒回去,因為再走著走著到了科學館,這裡是肥後橋,正好是地下鐵四橋線的一個站,那更好了。

直接從肥後橋站上車乘四橋線,就能回到住處的花園町站了。



註一︰五代友厚是明治時代的一位議員,同時是大阪證券交易所的創始人。順帶一提,大阪證券交易所是以株式會社(有限公司)形式營運,與港交所一樣。

註二︰教育基本條例是大阪地區政黨大阪維新之會於府議會提出的法案,提出後,即受到各界(特別是教育界)的極力反對,指法案有違憲法精神。亦是去年2011年大阪府知事及大阪市長選舉中的一大爭論點。時任大阪市長橋下徹就是大阪維新之會的成員。

註三︰FIRETRUCK原來是解消防車(大搶),但著名Youtuber Smosh拍了一段歌曲重新演繹此字,用以代替另一個F字頭,UCK字尾的粗俗字。

註四︰正確應是「一生懸命(isshoukenmei)」,解拼命努力,但此麵家諧了音,作isshoukenmen,相信此店一定是對麵很執著的麵食專家。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銀行開戶,嚇到鼻哥窿都冇肉

其實我在去京都的前一日就到了銀行辦開戶手續。

日本銀行眾多,隨處都可以找到有不同銀行的分行,但匯豐、中銀、渣打就沒有了。(笑)

一般像我們這樣,首選是建議日本郵政局轄下的ゆうちょ銀行(郵貯銀行),而且分行的密集程度好像比其他銀行要高。

找一間郵便局(都附有了ゆうちょ銀行的字樣)進去,和職員說想開戶口,就會馬上替你辦手續。

日本的銀行戶口漢字寫作「口座」讀音是Kouza,簡單地說「口座を作りたいです」或「口座を開きたいです」就行了。

然後職員就會拿表給你填,所需文件方面,相信也是各處不同,我辦手續的那間不需要看護照,而且拿外國人登錄的原票(就是那張臨時身份證)和印鑑(圖章)就可以辦了。

印鑑方面可以先在香港刻一個,有平有貴,中上環有不少這些刻印小店,和店主說是拿到日本用的,他就知道是什麼大小。就算在香港時沒有刻好印鑑,或萬一印鑑的式樣大小等等銀行不受理,也不用怕,日本不少地方都有現成的印鑑售賣,買個自己的姓氏。中國的大姓也不難找到,但始終要講運氣,當然你姓慕容、公孫應該沒可能有現成的了。真的沒有,就拜託日本的印鑑店刻一個。

申請銀行戶口時,出生年份的一欄需要填日本的年號記年,出發前維基一下自己的年份是昭和.平成多少年吧。替我辦的那位姐姐更直接幫我算好是什麼年份(其實我出發前已查了,但對方熱心又快手),自爆一下,我是昭和63年。(昭和時代?!不是平成跳)

表格上姓名和住址等等都要填上「振り仮名」(留意需要寫平假名還是片假名),就是日文讀(拼)音,所以請先查一查自己名字的日文漢字讀音。住址方面,當然最好是事先查一查,但那位姐姐也是十分熱心快手地直接唸給我聽。

有一欄叫做「お預け入れ金額」,就是當下要存入的金額,姐姐說0 YEN也可以,但我也選擇了存5000。

接下來就是「キャッシュサービス」,這裡可以選擇需要簿仔(通帳)、提款卡(カード)、還是兩者都使用。反正不另收費,當然是兩樣都要。

「デビット機能」,Debit Card功能,是但吧,都要。

之後就問需不需要Credit card,我問需要什麼條件和費用,原來沒有什麼條件,沒入息證明都可以,更是免首年年費。我再說我簽證只有一年,這樣可不可以,基本上並無不可,但姐姐還是建議放棄,好吧,就信你好了,反正又不是十分需要Credit card。

另外還有一個「暗証番号」的東西,就是密碼,提款卡當然有密碼,會拿一個機子給你自己輸入一組4字密碼,就是所謂的「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但有條件,就是不能用生日日期、連續、4個相同的數字作為密碼。

最後的欄目就是開戶目的,我簡單地說是為了儲蓄,將來交電話費等等,然後姐姐就替我將這個目的簡單地用一句日文寫給我看,我照抄就可以了。

手續到此就辦完了,提款卡會在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寄到住所,而簿仔方面,在香港時看其他前人所說,大概一個小時(或多一點)就可以取得,但不知是否各處辦公不同,還是這分局較細,說會在翌日郵寄(掛號)到住所,如無意外在早上就會收到。
(註一)

但翌日我等了一個早上都沒有,同時這日我決定到京都一遊,所以沒有等下去。

回來後在信箱果然找到掛號未取的收據,剛好是我出門後不久的事……既然掛號未取,當然要去領取了。

雖然這裡附近有不少郵便局,但未取的掛號信都會集中送到區役所旁的那間分區總局(我還以為我在那間郵局開戶是回那裡領取),那張收據上其實已寫了是到分區總局取,除了親自到局外,尚可以電話、網上、回郵預約再次派遞時間,或指定到哪間小分局領取。

太花時間了,我直接走路去拿好了。

然後今日到分區總局,拿著那張收據問唯一當值的郵局叔叔,問是不是在這裡取件,沒有錯是這裡了,他要我出示外國人登錄證,我拿著原票(臨時身份證)問這個可不可以,他竟然說不行,這下我嚇了一大跳,心想不是吧,我豈不是不能取件!拿證都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但郵局不會存那個信件這麼久。我立即對郵局叔叔說,我尚未拿到登錄證,手上只有這張原票,然後郵局叔叔叫我等一等,不一會,他就拿了信件給我簽收。

究竟是他特別通融無證的我取件,還是他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一時想不起要看指引呢。不知道,但總之,我已取件了,當然就是我的銀行存摺。

香港稱存摺為紅簿仔,我在日本的這本存摺,我想應叫它綠簿仔了。

最底的是辦完手續後的收據,然後是客戶須知,當然還有綠簿仔。

簿仔上有寫上姓名,但你會看到,我的簿仔有刪改痕跡,是因為我名字中「顯」這個字他們的字庫打不出來,印不到,所以先寫了片假名拼音,然後劃了它,再在上面手寫,當然加了蓋印作實。

日文漢字其實是寫作「顕」(訓︰あらわす,音︰けん),但由於是重要文件,我一切依護照上的樣式寫,別作無謂的跟隨。




註一︰替我辦手續的那位郵貯銀行姐姐叫做「足立美帆」(Adachi Miho),真是十分熱心和親切,落手落腳,講解十分詳細,而且用字又不艱澀,本來還害怕聽到一堆敬語腦子轉譯不來。稱不上漂亮,但其親切笑容加上誠懇態度,令我忽然覺得她彷彿就如一個靚女@@
[萬寧模式-開]

住屋問題,旅居日本找瓦遮頭

住屋是香港一個久久未能解決的問題,究竟是復建居屋還是增建公屋,社會各界一直在討論未有共識……(不過這只是政府在騙人,各位都是聰明人,膝頭哥吃不少辣椒醬的)

有沒有人想過到外地漫遊會時是十分浪漫,就像「電波少年」一樣放浪、瞓街。(註一)

但現實歸現實,在日本很難做到,因為在留超過九十日,就必須辦外國人登錄,這已經需要有住址,而且銀行戶口、手提電話等等亦如是,故想這麼浪漫,恐怕難矣。

(又不是完全不行,你可以隨便租住一些旅館短時間以應付外國人登錄手續,然後戶口那些全部不辦理,以及只找黑市工作。)

所以出發前就應該好好地打算來日本後住什麼地方。

從廢話說起,很有錢的話,住酒店旅館,簡單方便快捷直接,連清潔也不用操心,要擔心的是辦外國人登錄時,該區的市政府受不受理,各處鄉村各處例,聽聞有成功例子。

正常來說,一般居住都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アパート,英文就是Apartment,一般普通的公寓,但對於算大半個旅客的我們來說,這是大多都不在考慮之列。除了是願意租屋予外國人的本身也不多外,身為外國人,在辦手續時也會比本地人麻煩,尚要考慮水電煤等等雜費。還有就是日本的租屋文化,租客很多時都需要給屋主支付一筆「禮金」,通常相等於一個月的房租,是用於「答謝屋主把屋租出」,對於住屋問題相當敏感的香港人來說,這應該等同要了老命。

(當然也有不少屋主不收禮金,但我在附近的地產看過,收禮金的佔大多數)
勇敢而有錢的你,不妨看看︰
http://www.leopalace21.com/
(個人覺得,如果是兩三個朋友一起同行的話,這還過得去,但租住條件始終是屋主意願次第)

ゲストハウス/シェアハウス,就是Guest house和Share House,基本上沒多少分別啦,有人說Share house較多日本人,Guest house就多外國人,其實這只是看有什麼人看中這間經營公司去租住,所以我把它當同樣就算了。

這個應該是半遊客們最多採用的方案,一來價格都比較相宜,找個瓦遮頭,其實已足夠有餘。但要留意這些house廚房廁所等等都是共用的,所以有責任要保持環境清潔,因為既不是酒店有人代勞,亦不是自己家可任意打滾。如果是極度需要私人空間的話,要小心考慮喲。

另外當中亦有分為「個室」和「ドミ(ドミトリー)」兩種,「個室」顧名思義就是單人房,這不多解釋。「ドミ(ドミトリー)」英文就是Dormitory,簡單來說就是一間房內多人同住,運氣好的話可以開世界萬國博覽會,運氣差的話就是開打八國聯軍之役。

大致的形式就是如此,但要提醒一下,務必要留意經營的公司包括了什麼服務,有些可能租金全包水電煤上網費,有些可能某方面不包要另外計算或按量收費,更可能有些連洗澡洗衣等設施都額外計算,所以奉勸必須清楚地向經營者詢問。
(註二)

有關Guest house/Share house的情報,基本上可以從這個網站內找到︰
http://guesthousejapan.net/
這網站基本上有全國的情報了,找到合適的,不妨多多向經營者詢問。日文寫作不太好也不打緊,這些大多都是做外國人生意,用英文溝通沒問題,有些甚至可以用中文溝通。




註一︰《進め!電波少年》(《進ぬ!電波少年》),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看《城市追擊》,一個日本節目竟然還有香港人參與,真是看得人雙眼放光,無限憧憬!

註二︰有時候一間公司可以經營數個Guest house,而且可能內容都不同,像我現在租住的經營公司,它除了有上述的普通Guest house外,還有類似Apartment的出租,完全是獨立套房(因為根本就是一個公寓單位)。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速遊京都,電車男之慳錢與浪費的矛盾

繼續燒錢,即管看看可以捱到多久 :p

這日首次離開大阪,前往鄰近市鎮,目標是日本的舊首都-京都,我要去清水寺!

話說不太知道該怎樣去,但京都有JR,應該是JR吧。看地圖又不是很明確,好像近鐵也可以,所以不管怎樣,先到一個交通樞紐再決定,前往難波!(十分燒錢的行為,幾個站就150YEN)(註一)

由南海電鐵萩之茶屋站出發到難波,選乘近鐵奈良線,於大和西大寺站下車到對面月台轉乘近鐵京都線,就能抵達京都。


一落月台立刻就有普通列車,但畢竟是前往鄰市,一定很花時間,所以多等五分鐘坐急行列車。

大約半個小時,就到了轉乘往京都列車的大和西大寺站。


到對面月台坐往京都的車,一上月台車就到了,也是急行列車,不久更開車了,走慢一點都不行。

終於到達京都,是五十分鐘後的事,前後都差不多一個半小時。


京都!

要怎樣去呢,不知道,但眼前就是往清水寺的巴士,先不說大排長龍,再花錢坐巴士一定很貴,翻看手上的地圖和車站的地圖,找找路走去好了。

最後確認路線是︰從京都站北口出,走過站前的巴士站(塩小路通),取道烏丸通直直地走,至五條通時近向東(向右)走,一路直行,過了五條大橋(這是名字,並非指橋有五道),到東大路通,折上五條坂, 茶碗坂,直直地往上走,走到一段路,就會進入行人步道,就是一條古色商品手信街,直往前就能到達清水寺。

是不是覺得好像很麻煩複雜呢,其實路不複雜,大多都是直直地走,但確實是十分遠,遊客們,到京都站坐巴士吧。

從京都站出過一條馬路就是烏丸通了
 在烏丸通會經過一間寺,叫東本願寺
 走十五分鐘左右就到了五條通(這時候我以為路程一直都是這樣短)
 五條通街景
 四處都可以看到這些古色建築
 這是五條大橋
 走著走著信心動搖,不怕,地圖出現確實你的方向沒錯
 終於到了另一CHECK POINT東大路通
 東大路通十字路口上就有這些廟宇
 地圖再次出現指路
 過了剛才那間廟就看到折入點五條坂
 茶碗坂,指上清水寺
 尚有100米!近!但我之前已經走了好多個100米
有加油站為你加油,我有帶水,不花錢

然後終於走了人氣比較多的地方,這就是往清水寺的步道,不難看到有穿和服的人,可是當中有接近一半穿和服的是鬼佬和中國人(也有香港人)。

 我回程時沒有原路回去,反而折入了這裡
 京都僧侶,修行中?不知是真是假
終於,來到了清水寺

單是到這裡,已經浪費了我不少體力,但終於到達,腎上腺素上升,無論如何也給力給力!(註二)

可以想像,如果是秋天,紅葉處處時是何其壯觀!

 名信片景色,清水寺舞台!
  名信片景色,清水寺舞台!(800萬像版)
 一影
 再影
再再影

上課時間,清水寺是佛教宗派法相宗的寺院,法相宗代表人物就是由那位養了一隻猴子和一隻豬,帶著一個僕人騎馬到印度的三藏大師。《華嚴經》就是此宗其中一本要經。

 這些是櫻花,春天來時,豈不是櫻花處處,花粉飄揚。
 天真你真狡猾,老是常出現(註三)
 這些是小小的石佛像,稱為御本尊,旁邊立碑寫是哪位善信所贈。善哉。
如這圖所見,清水寺舞台是由這些大木柱支撐,好厲害的木結構。(註四)

 剛才說了,我不是走原路,而是"冒險地"中途改路。剛好看到有外景拍攝。
 京都土產,藝妓
 這個……
 一路走下來,看到有一個烏居,原來尚有一間博物館靈山博物館。講述德川幕府末期的博物館
 其實我是拍那塊白色看板,「不公平稅制,欺負弱者,立即廢止消費稅」,在日本,買東西都是包含了消售稅的,百分之五。

維新之道,突然有浪客劍心FEEL。上面其實是坂本龍馬的墓地,但是入清水寺已經收了入場費,實在不想再花幾百YEN,只好過門不入。
 龍馬墓旁是一座觀音寺,有個很大的觀音像,但入去參拜也是要入場費,再次過門不入。

接下來就是回程,我走了不同的路,那怎麼回程呢,這我也有想過,壞打算是折回清水寺走原路,但也不太想,幸好有地圖指示走回東大路通,不過也不是十分清晰,走著走著也怕走錯,只好先硬頭皮走,幸好也確實地回到了五條坂那個路口。

然後就是走原路,還記得是很遠對吧,沒錯,不過去程時過了五條大橋時,看到有這個京阪電車的站口,寫京阪,當然是京都和大阪,所以不用走那長長遠遠的路回京都站坐近鐵。

京阪電車就能直接回大阪市了,坐到總站,是淀屋橋。

於清水五條站上車乘京阪電車,選乘總站是淀屋橋的列車,到淀屋橋後,就能轉乘地下鐵御堂筋線到大國町,再轉月台轉乘地下鐵四橋線到花園町。

還記得我來京都花了多久嗎?而且我是坐急行列車,也花了超過一小時,而清水五條這個站的京阪電車,急行是不停站的,所以我一上車就是普通列車,但心想,有車就上吧,就慢慢地回去。

但真是很慢很慢,坐到不記得哪一個站,聽廣播說這個站有急行,就馬上下車換急行列車。急行果然是不同,少停幾個站確快不少。

來日本後,坐了不同的電車,真是電車男了,但日本的鐵路網絡,真的要好好習慣。




註一︰如果要像我這樣在難波坐近鐵,這150真的很難省,因為萩之茶屋走路到難波也十分非常遠,而且近鐵到京都亦不便宜,但回程時坐京阪電車,再轉乘地下鐵回花園町站,花費比較低。換言之,去程這樣乘車也會比近鐵便宜。

註二︰給力是大陸網絡用語,表示厲害、精彩、落力。

註三︰源自2008年陳冠希淫照事件鍾欣桐的回應。以及網民對《小老鼠與大花貓》其中一句歌詞「花貓你真狡猾,老是常出現」的二次創作「黑鮑你真狡猾」,用以諷刺經常看到鍾欣桐。

註四︰古代中國十分流行的建築方式,香港的志蓮淨苑亦是木結構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