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一路向南,阪堺單車淺淺遊

我也不知道會到哪裡去,就好像我的人生...方向在哪............(誇張了:p)

其實的確是沒有計劃想到哪裡,只是到天王寺後,找一條路一直向前,看看會去了何處。

我是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向南,我還一直以為在向東,大阪市的南方是住吉區,有路面電車行走。

然後一直向前(沒拍照),來到一條河川,橫渡這河的橋叫遠里小路橋。其實南面這裡的感覺十分悠遊,一種郊郊地的城鎮味道。我住的那裡可沒有這樣令人十分非常想住下來的感覺,雖然西成區也有類似的好景,但我家應該是大阪市最"喲"的地方,哈哈。
HEY!!真的很"日本",這種河川,好舒服呀!我逗留了好一陣子。
這條河叫做「大和川」
有人BBQ,的確這環境十分適合BBQ,一度やってみたいなぁ!
四父子來到河邊捉魚?令人無限憧憬的家庭親子樂啊!
這個環境,我也來Chok一Chok!ええ気持ち
在世界中心呼喚"OI"

過了大和川就已經是堺市
作為大阪市的衛星城市,真的很平靜,而且,幾乎走到市役所那邊才找到Wifi
堺市市役所
對面就是堺東車站

不逗留了,因為這次來堺市沒有準備,不知道該去那裡才好,所以就此折返。不過,來堺市的路程需時竟然只需一個小時,比到大阪市的北區需時還要短!!意想不到呢!

雖然到達時是不只一個小時後的事,但扣除我在大和川停留的時間,相信的確比到北區快。

那麼,希望下次再次堺市,好好的遊覽一下,這次只是我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浪蕩到堺市,下次我應該要準備多點,來個不同的。

或者,可以在大和川待一整天散步,逐川流而走,甚至BBQ、夏季的夜晚放煙花,那就更好不過。



(是日無註)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一路向北,單車黑盒府內自転者

由於我那份"兼到唔兼嘅兼職"位於大阪市北區,所以早兩日買了單車後,就馬上連日來試行,每日都騎車到中津那邊。

路程遠嗎?其實不全然,現在由家往中津,大概穩定地用一個半小時左右,所以應該不算遠吧。

來日本後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通天閣這個標誌地標(還能看天氣預報),另一個就是御堂筋這條大阪市心臟動脈大道。

由家出發,沿幹線26號再上25號,就是御堂筋,一直沿它直直地走,就能到達北區,到曾根崎及梅田新道那邊,再入載線176號,便可以到豐崎,就是目的地。

不過話說,難波那邊人多車多,有時會走錯繞一繞路......在北區也是,大阪駅附近、梅田駅那邊的路也十分蜘蛛網,有時走步道,有時走車道,結果就是十分GTA(註一),車燈人燈都不知要看哪種。

雖說會取道176號,但現在走著走著,好像習慣了走423號,反正都能到,無所謂,而且423好像好走一點,不過也是人多得要命。

之前還說會坐環狀線通勤,看來現在應留下趕時間才會了。

單車有了,但在車上難免想聽聽音樂,而且當路不熟時,也想用手機看看地圖(有Softbank Wifi就萬事OK,幸好其覆蓋率不小),那麼,買一個單車用的電話Stand!!

免卻在袋中頂住頂住及可當導航使用(不過要有網絡)。

買了一個便宜的。

所謂平野冇好,這個東東夾住手機的部份與夾在車身的部份可以分離,挺方便,也相當易拆,但正因如此,如遇路面顛簸,是有飛脫之虞。

雖我調好方位後問題不太,但還是自己做了一點點安全措施。

手機繩繫在夾架的部份,再用橡皮圈(x2)套在車身部份的夾架。

經危險測試,就算會飛脫也會吊吊揈(註二),安全。

這個位置,剛好沒遮到鏡頭,哇靠,當黑盒用都得啦咁!!!!!(如果有足夠記憶體空間)

所以今日到達目的地豐崎那邊後,再一路向北(註三),看看大阪市的北面還長什麼樣子,加上有這個立架,輕輕點一下屏幕就能拍到「車頭相」(是看到車頭的相片)。

爽也~
在難波附近,有人派傳單,想不到傳單上有一粒小小的ミックスキャンディ,甜甜的,我正好需要,回程時補充少許能量

御堂筋
前面這對小兄妹,看得人十分和諧(但攬到咁實,會唔會其實係情侶黎...初小生情侶,更和諧!!)
 上橋!橫過淀川(應該沒記錯,忘了拍)

 一路向北走走走,來到這裡,叫城北公園,風景很好!有花草林木水!



綠樹林蔭!
嘩!樹蔭下結他民歌彈唱!正到你丫









註一︰GTA是一款電腦遊戲(家用機也有),以自由度高著名,遊戲中可以隨便駕車到處闖撞。

註二︰揈(讀fing4)指向心力使物件轉圈。香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曾用「果班友吊吊揈喺街」來形容落難外國遊客,而遭一時罵名。

註三︰《一路向北》是香港電影人拍攝日本漫畫《頭文字D》的同名電影的歌曲,由台灣歌手周杰倫主唱。(什麼啊,香港人拍日本漫畫然後台灣人唱...真是大東亞共榮圈...)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東瀛咲櫻。尋櫻追櫻逐櫻賞櫻

(註一)

Nan desu ka??

SAKURA!!(註二)

四月,日本稱卯月,春天,萬象更新,亦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身在日本,哪有不邂逅櫻花的道理呢。

雖然去的地方不多,但也以賞櫻花為主題,到處散策。(註三)

在大阪市中央天王寺區附近,有一座四天王寺,當然是佛教寺院,在一片充滿東方味道的古色之下,也有櫻花的身影。

四天王寺入口,雖然是佛教寺院,但入口處也有一個大鳥居,畢竟是日本嘛,神道風味少不了,就像中國佛教也揉合了道教上香朝拜的風俗,如果純佛教,只是禮佛,而不是拜佛。
佛塔與繁茂植物,真的很配,有綠有紅,生氣勃發。

繁花綻放,眼前光景無限美。可惜現在並不是滿開的時候,但這些急不及待要展示自己美麗的花朵,為寂靜的環境添上了一分活力及美豔。



快一起看美麗燦爛櫻花 聽歌起舞吧
快一起看美麗燦爛櫻花 陪我動好嗎(Come and dance with me)(註二)
 

紅紅白白。其實四天王寺這處的花樹不多,但花開也美得十分令人留戀。

我去了四天王寺兩次,數日後,我又回到這裡,也是逐櫻而來。

時間是接近日落。
樹椏之間看到了快下班的太陽先生
仍然是櫻花,這次去蓓蕾少了,花多了,但是前幾日看到一棵本來都滿開了的櫻花樹,這次再看到,不少櫻花都落下了,只剩樹梢仍有一點點。雖然不像曇花一現,但櫻花的美原來也十分短暫,我留戀當日的櫻樹。不想錯過美好的繁花。
四天王寺其中一個賣點,就是它這條通道是面向夕陽的,當你離開寺院時,夕陽亦西沈,走向夕陽吧。
金光投射奇跡
四天王寺的櫻花和夕陽真的十分美,但短暫的櫻樹與夕陽總帶有淡淡哀愁。我想看更有活力的櫻花景。

到京都去吧。

相約同是來自香港的新同伴,到京都尋櫻。

有一位同伴沒來的,多替她可惜。櫻花短暫與多變,比女孩子的心理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刻看到的櫻花,彼刻可能已不盡相同了。

第一站是京都的嵐山,阪急電車可以直達。

乘阪急電車本線到桂,轉乘嵐山線到總站嵐山。
進入京都,也看到櫻花處處,無論是車站或是平房。
到達嵐山,也是到處看見櫻花,櫻花與列車出奇地合襯。
賞櫻花,旅行野餐無論哪裡的人都會做,但日本人就十分有主題,在櫻花樹下進行。
也是未完全滿開,大概五分左右
樹也綠得十分堅壯,綠樹賽紅櫻
姹紫嫣紅與櫻花爭妍

離開嵐山公園,走不遠就是天龍寺。


離開天龍寺及嵐山,就坐巴士到市中心,就是四條烏丸,這裡就是四條通,將由這裡一路前往衹園、八坂神社。


途中經過這條叫高瀨川的河,河道及小道旁都滿是櫻花,這是看過最美的櫻花景,美得讓人中櫻花咒。(註四)


 這條道路,我只想到用「櫻木花道」來形容(註五)
高瀨川,謝謝你
過了四條大橋,就是衹園
八坂神社只是中轉站,其實圓山公園才是本番

一路走來,都聽到不少人在說同一句說話,就是「好漂亮啊」「厲害」等等的,沒錯,這些美景是會令人詞窮語塞,就像酒精一樣,佔據了你的大腦,其他東西都思考不到,除非你有縈繞在心的要事。

晚餐過後,取道見花小路往清水寺,打算看看夜櫻。
 花見小路十分有古的味道,但是為旅遊而生,故意建造出來的古。
快到清水寺了
其實,什麼夜櫻不夜櫻,清水寺的櫻花尚未開,但夜間特別開放這日已經尾二一日。盡是如此,夜間的清水寺各方面的景色仍是十分醉人。
清水寺舞台,我又來了。你沒有把櫻花帶給我,但我也沒有帶什麼給你。
水映櫻

除了美麗漂亮靚外,我也想不到要怎樣詳述,因為真的會令人詞窮。清水寺沒有櫻花盛開,不過也有水映鏡鏡影花,月照堂堂照影。

京都之行,雖然遺憾,但好像也不柱一行。

這裡是大阪市北區,有點像香港荃灣的地方,我來這裡,其實是為了到一所中文教室。

普通一個公園也有不少櫻花,果然是一個會呼吸心跳的城市,雖然附近有好多商業大廈,但總會給你喘息。

承上,我是到一所中文教室,去作為廣東話導師去講課的,不過只是一節30分鐘的體驗課堂。總算達成了我最想在日本做的事,雖然十分短促。

花開花落,櫻有咲時有盡時,繼續追尋櫻花。

我再次去大阪城公園去賞花,上次是賞梅,這次是賞櫻。行程是大阪城公園及毛馬櫻之宮公園。

坐大阪環狀線就可以到達森之宮駅,就是大阪城公園的前面了。
大阪城公園這地方真的不錯,我很喜歡來,充滿了幽靜及自然氣息。
由於花太美,寫到這裡我已嚴重詞窮,所以不多_
大阪城公園有梅林,亦有桃園
樂觀人士,走個桃花運。傷春悲秋,桃花仍舊。
點點桃花,陣陣吹櫻,用肉眼和身體才能真切感受到當中的興奮
雖然途中走錯路冤枉了少少,但最後成功進入毛馬櫻之宮公園!!
 園中有園,這是一個前官邸的花園,超靚

大阪的櫻花已經開始散落了,我的尋櫻賞玩的櫻花行也應該告一段落,不過美景已留在快門及心中,雖然櫻花開有花粉對我的鼻敏感亦有少許影響,但幸好比我想像中微弱十倍。










註一︰「咲」這個字並不是如香港某劇集《魚躍在花見》當中誤人子弟地教人讀成「崎」(kei4),應該是讀作「笑」(siu3)。宋代的《集韻》和清代的《康熙字典》有收此字。古意同「笑」,而日本的國語辭書亦有えみ〔ゑみ〕【笑み/咲み】(微笑的ほほえみ就是這樣來)
而鄭少秋的歌曲《愛在心內暖》的第一句歌詞也有這樣唱︰百花咲 春光展

註二︰郭富城主演電影《芭啦芭啦櫻之花》主題曲一開始時讀白的那句日文。意思是「這是什麼??」「是櫻花」
另外副歌處的那段日文,Mi ni koi Sakura (h)e yo,意思是「來看櫻花吧」,稍為將它音意兼備地改了一下廣東話歌詞。

註三︰散策是日語,意思與「散步」差不多。

註四︰《櫻花咒》是亞洲電視主辦「亞洲星光大道」第一屆冠軍羅力威的歌曲。

註五︰櫻木花道其實是漫畫《男兒當入樽》(灌籃高手)的男主角名字,但這個名字實在太適合形容那櫻花開的道路。